• 潍坊报业集团主办
  • 山东重点新闻网站
首页>> 昌乐新闻 文明办网 文明上网
山绿了 村富了 民笑了——乔官镇邵家庄村脱贫之路速写
来源:潍坊新闻网   2017-10-31 16:36:19
分享到:
 复制内容    

    秋日午后,太阳依然火热,记者随车前往乔官镇邵家庄村的路上,阵阵困意袭来。抬眼见,一片扑面而来的绿色,顿时令人心旷心怡。

    “前面就是邵家庄村了!”记者定神准备下车的时候,车却一直向那片绿色驶去。“要说邵家庄的脱贫,可真离不开前面那座山——方山。”乔官镇扶贫办主任王增奎的话,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虑。

    沿绿色间一道缝隙一路前行,来到了半山腰。茫茫绿意中,几座红色的小房子格外显眼,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,一派悠然、和谐、宜人的秀丽风光,仿佛只要踮起脚尖,就能触摸到。

    几声婉转悠扬的旋律传来,寻声而去,一群来自青岛、烟台等地的音乐爱好者正在这里创作。“听朋友介绍了方山,来到这里亲身感受一下,确实不错。”“望着一片片绿色,心潮澎湃,自己的音乐就像融入了大自然。”“吃、住条件都很好,融入了大自然的音乐感觉非常棒,不虚此行。”……大家七嘴八舌说着亲近自然的感受。赞誉中,我们渐行渐远。

    感叹间,记者见到了村负责人邵立清。了解来意,他向记者介绍起了村里的情况。

    穷山变“靠山”

    绿色发展最重要

    “别看现在这片山,绿油油的一片生机,以前它可是我们村的‘紧箍咒’。”邵家庄村,地处乔官镇北部,位于方山脚下。村民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,但是山地多耕地少,农业效益低,日子过得紧巴。

    “都是些春耕地,种地瓜、小米啥的,收入微乎其微。”邵立清说,祖辈都管山上的地叫“春地”,因为更多的时候只能种一茬。这仅有的一茬还要看“老天的心情”,赶上干旱的年份甚至颗粒无收。“其实,就算产量不错收入也多不了。”粗放、低效的传统农业,使得村里的贫困局面难以改变。

    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,方山发现了蓝宝石。“我们村瞬间火了。”村民一批批回乡,挖宝石成了村里最流行的行当。可是山更荒了,还被挖得遍体鳞伤,日子并没有起色……1998年,封山禁采,村民再次回归土地,依然过着面朝黄土不富足的生活。

    眼看着,周围村庄通过发展特色产业都富起来了,而邵家庄村却依然原地踏步。2014年,村里人均年收入仍不足三千元,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,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96人。

    “看那边方山顶,整个轮廓像不像一把太师椅,而我们村的位置,就正好坐在太师椅上。”用邵立清的话说,邵家庄村是一块风水宝地。不应该只有蓝宝石,更该有得天独厚之处。“稳坐太师椅”的村子怎么能一直带着这顶贫困的帽子呢?

    显然,不想一穷到底,就必须寻找发展出路。但是出路在哪里?

    背靠方山,是最大的劣势,不也是最大的优势吗?正所谓“靠山吃山”。可怎么个吃法?是选择竭泽而渔的破坏性吃法,还是边养边取细水长流的“绿色”吃法?

    盲目乱挖蓝宝石,就是典型贪图一时利益,不仅破坏生态环境,更不可能带动村庄长久发展。想要彻底脱贫,还要做好方山这篇文章,因地制宜,细水长流,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。



关心潍坊大事小情,就关注潍坊新闻网官方微信(微信号:wfnews001)!
     复制内容 责任编辑:   聂毓
 相关新闻  

微信:潍坊新闻网 微信:潍坊生活通 新浪官方微博 腾讯官方微博 微信:潍坊移动